以尺度为话题议论文

嘉欣 233分享

  造物主将每个人的生命都裁成一样的长度,但是,又怎么会出现不同的生命宽度?这就需要我们问问自己了,你把握好人生的价值尺度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尺度为话题议论文。

  尺度

  把握好人生的尺度,就能使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充分了解自己,为什么而活?需要做些什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不是每个人的学习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我们都必须有一个积极的奋斗目标,而不是整天无所事事,一生碌碌无为,从而荒废了自己的人生。

  把握好人生的尺度,需要你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有的人死了,但却还活着。”受到这样评价的人是把握好了人生的尺度,但他们同样也因此付出了太多太多。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自己为国而至生死于度外的壮阔胸襟,他被人们颂扬,但他却为国捐躯了。端午习俗今尚在,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屈原在投身汨罗的一声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此之前,他放弃了自己的所有,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委曲求全的写下了影响深远的《离骚》之后投身汨罗,他被人们颂扬,永远的活在人们的心中,但他却历经磨难,坚韧不拔。

  把握好人生的尺度,使自己无怨无悔。在漫漫人生之路上,人们选择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总有人苟且偷生,总有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但这时必须挽救自己遗留下来的遗憾。赵高为了自己的名利,违背良知,做尽散尽天良的坏事,被人所唾弃,他的心已经被名利,权贵给蒙蔽了,只觉享受到了荣华富贵,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这时,他的双手已经沾满了鲜血。这样人的生命的宽度连一尺丟不要带,连提及到都会让人心生厌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么一些人不能把握自己人生的尺度,他们在祖国汲取到充分的养料后,只因外国的工资高、待遇好,就留在外国,不再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满足了自己的物质享受后,忘记了祖国培育他们的目的是他们能够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可他们却没有做到,这种忘本之人,生命的价值尺度只能用零来衡量。

  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价值到底要到达多少?我们怎样把握才会使自己无怨无悔。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能付出多少,而不是他拿取多少。”我们应该不只是局限于为自身的成就而努力,而是做到为他人而奋斗,让自己人生的尺度扩长,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尺度。

  把握尺度

  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性的光辉由此大放异彩;孔子说“克己复礼”,“礼”便成为万事的尺度。中国的封建社会因此等级森严,道德充斥。可见,尺度小则改变一个人、一群人,大则改变一个社会、一个时代。

  究竟什么才是一个标准的尺度呢?人生各异,自然尺度不一。

  当屈原行至江畔,“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就是他对自己人生尺度的一种庄严宣告。屈原的尺度,是那一江澄净的江水,是一颗高洁的灵魂。

  当岳母在岳飞身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时,岳飞人生的尺度也刻进了他的心里,他的尺度便是“忠”,是“报国”,是一颗燃烧着熊熊爱国烈火的心。

  面对美国的救济粮,他正眼瞧一下都不愿意,肚子唱着“空城计”,他仍以漠然的态度面对敌人的施舍。一个文人的清高,一个中国人的傲气,一根压不垮、蚀不坏的脊梁,是朱自清的尺度。

  面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没有为自己读书,没有为父母读书,没有为荣华富贵读书,他的志气掷地有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是周恩来的尺度。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尺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的尺度,“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新中国外交的尺度,“一个中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尺度,“和平”是中国处理国际争端的态度……

  屈原的尺度虽然没有改变君王对他的态度,却成就了他的文学人生;岳飞的尺度虽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却坚毅了他的报国志向;朱自清的尺度虽然没有抵挡住敌人的欺凌,却高洁了国人纯净的灵魂。

  周恩来的尺度改变了他的人生,也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命运;鲁迅的尺度唤醒了无数国人昏睡的灵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岿然不动;“和平”使得中国在世界上受到的赞誉不断增多。

  尺度能改变人生——一个人,一群人;尺度能改变命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把握好你人生的尺度吧!让尺度规范你的人生,警戒你的灵魂,引领你的命运走向辉煌吧!

  尺度

  所谓尺度,就是用尺子来测量出一个度,而这把尺子,就像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幻化无穷,可大可小。相对于各异的人生来说,这把尺子就是自己。所以说,尺度把握人生。

  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讲述了战时的各路英雄豪杰。其中就有诸葛亮这样一位充满神秘的人物。我认为诸葛亮人生的开端,事业的起步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握好了尺度。诸葛亮本是一个深居山中的隐士,刘备看好他的才能,决定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打天下。但诸葛亮足足让刘备来了三次才露出自己的庐山真面目,答应了刘备的请求。于是,刘备有了一个得力助手,诸葛亮寻到了自己的伯乐,皆大欢喜。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但为什么是三次呢?俗话说“事不过三”,诸葛亮摆的这三道槛,刘备都顺利跨过去了,如果说诸葛亮第三次还不答应,我想任诸葛亮是怎样高明的一位卧龙先生,刘备也不会再来第四次了。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握好了“三次”这个尺度,充分抓住了人生的机遇,让自己出山大展鸿图。这就是待人的尺度。

  同样重要的还有待事的尺度。但这次诸葛亮就明显没有把握好。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过,如果刘阿斗当真扶不起,那么,“可取之”。事实上,刘阿斗果真不是治国的人才,而诸葛亮也没有取而代之,只是仍然尽心尽力辅佐阿斗,尽了自己的忠心。但他可知道,这是“愚忠”啊!诸葛亮没有把握好对这件事的尺度,从而蜀国走向了灭亡。

  对于自己来说,对已的尺度无疑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难把握的。我们正值高三,学习竞争激烈,每个人都想拿出120分的精力,挤出海绵里最后一滴水的时间来学习。于是有的同学下课不休息,中午不午休,连晚上的睡觉时间也是一缩再缩。殊不知,这样只会达到反面效果。下课不休息,脑袋来不及转换上下节课的课程;中午不午休,下午上课就会打嗑睡;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上课就没精神。所以我们需要把握好对自己的尺度,“该出手时就出手”,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人,对事,对已的尺度都把握好了,人生也就把握好了。所以说尺度把握人生!

    88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