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慎独为话题的高中作文优秀议论文
做一个慎独的人,坦荡为人,保持高尚的道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以慎独为话题的高中作文优秀议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做一个慎独的人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衣炸弹,就让我们做一个慎独的人,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主席曾经说:‘我们要学会约束自己,做到慎独。”此言诚善,在公共场合上。慑于公众舆论的压力,人们往往都会显露出谦恭有礼、平和精干的君子之风。但是当离开了人们的视线,独自一人处于静室之中时,因为少了他人注视的目光,一些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少了不少顾忌,而为在在公众场合不敢为之事,于是,种种丑恶现象就此发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表里如一,做到“慎独”。
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粮食匮乏,人民饱受饥饿之苦。当时担任苏联粮食部长的哈伊诺夫斯基也同样在饥饿下坚持工作,虽然他的手中掌控着数亿公斤粮食的调配,倘若他心存私念,完全可以在不为人知的条件下巧做手脚,轻而易举的让自己一家人衣食无忧。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对于从他眼前流过的巨量粮食毫不动心,最终饿晕在办公室中。哈伊诺夫斯基坚持“慎独”的崇高精神,足以令一切心存私心者愧怍。由此可见,凡能做到慎独之人,无不值得我们敬仰。
相反,那些表里不一,欺世盗名者,终究会原形毕露,被人民所唾弃,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当年轰动一时的杨前线案就是例子。前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年轻时曾被评为国家杰出青年,后来又多次因为工作能力强受到表彰。但是可悲的是,杨前线并不能坚持表里如一、做到慎独,而是因为个人贪欲膨胀,在暗地里多次勾结国内外走私团伙,进行走私活动,以此牟取暴利。但纸最终还是包不住火的,走私案发,杨前线被逮捕正法,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后人所唾弃。
被称为“关西孔子”的汉代名臣杨震曾斥责行贿者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的确,在一人独处时,我们不应该因为“无人可知”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应当做到表里如一,践行慎独之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走好、问心无愧。
做一个慎独的人,坦荡为人,保持高尚的道德,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摘自《高中议论文阅读训练》)
【简评】这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从身边的种种“摆平”现象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用三个自然段阐述了“慎独”的内涵,即“慎独是什么?”每段开头都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论点,三句构成排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把“慎独”比作“自我完善的必修课”、“道德品质的试金石,”、“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从个人上升到社会,三个比喻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作者在这里可谓“颇具匠心”!接下来,提出了一个观点: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这个观点把“慎独”这个观点诠释得“入木三分”!紧接着,又提出慎独的方法:①严格要求自己;②自我反省:举了2005年感动人物:王顺友的事例,贴进社会生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给文章注以“新鲜的血液”,使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结尾更是本文的“一道风景”,一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飞扬!
人生不能没有慎独
第一幕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鲁国郭门里
内容概要: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美貌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
画外音:柳下惠之所以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是因他能够坚守慎独。深更半夜,面对楚楚动人的美女毫不动心,能挑战自我,战胜色欲,表现出读书人的高尚人生修养。
第二幕
时间:宋朝
地点:子罕家中
内容概要:宋国有个人给大夫子罕送来了一块好玉,子罕却不肯收。送玉者误以为他嫌玉的质地不好,急忙解释它是块经玉匠断定的宝玉。岂料子罕却说:“我把不贪图别人的财物当作‘宝’,而你把这块宝玉当作‘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那么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还是让我们各自守住自己的‘宝’吧!”
画外音:子罕“以不贪宝”,被誉为千古美谈。他身居高位,却能两袖清风,面对价值连城的美玉,能挑战自我,战胜物欲,坚持操守,毫不动心,表现出为官者的高尚道德情操。
第三幕
时间:元代战乱的某个夏日
地点:大梨树旁边
内容概要: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画外音:“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言约意丰!它充分显示了许衡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咬定做人的崇高准则,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要时时牢记心中有主,不随波逐流,挑战自我,战胜口欲,恪守慎独。
第四幕
时间: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地点:云南马班邮路
内容概要: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20年来一个人、一匹马,走在一条路的艰苦而寂寞的邮路上。他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在人迹罕至的高寒深山:摔倒了,爬起来;口渴了,喝口泉水;肚饿了,吃点干粮;天雨了,躲进帐篷。马驮人送,走村串户。深山独行53万里。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画外音:“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深山信使”王顺友心系山民,20年如一日,上高山,下深谷,冒严寒,顶酷暑,行行重行行,严格要求自己,恪守慎独,堪称典范。
结束语:柳下惠坐怀不乱,宋子罕以不贪宝,许衡不食无主梨,王顺友认真送信:同样的慎独,不一样的表达。人间慎独,时时处处闪光。
【简评】构思新颖,层次清晰地以四幕剧形式,概述了人生中时时处处应坚守慎独,绝不可错过,不然会遗憾终生,抓住历史与现实中的人与事,按照时间顺序紧紧扣住话题,意义深远。文章总体上是分——总的结构,而中间部分,采用内容“概要+评价”的方式,十分新奇,足见作者对文章的把握。文章通体明亮,夺人眼球;古今结合,辐射性强。
君子慎独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
【简评】
中学生对“慎独”一般不大容易写好。本文能准确理解题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谋篇。主体部分从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慎独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展开论述,论述中事实论据的运用和对所用材料的理解准确到位。作文结构、材料虽不新颖,但显示了作者的文化和思想的积淀。
【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礼记》:君子慎独。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或许这梨根本就没有主人。”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文题解析】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题,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要旨很关键。细读材料,整体概括,此则材料由两点构成:一是《礼记》中一语,二是元代大学者许衡的一个“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材料中“慎独”和“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关键语。我们据此可以概括出两个角度的话题——自律(自我约束)和自主。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江河不择细流,点滴积累,汇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奔腾浩瀚;刀刃的锋利,出自磨刀石上次次的磨砺,成就寒光万丈;平凡小事的日积月累,成就了大事的铺垫。子路不愿在小事上的弯腰,却不得不以十七八次弯腰来弥补曾经的“不愿”。善于积累,奠定成功基石。
积少成多,勿以善小而不为。小中见大,不能忽略。英国有一位植物学家,每次观察完植物样本后都会将植物重新埋好,并系上一根红绳,提醒自己下次换另一株查备。就是这样细小的举动,却为后来繁衍铺平了道路。十余年后,在全英一次濒危物种普查中,一棵珍贵的蕨类植物名列榜首,实际查明数位3株。在这三株的照片上,有2张上隐约可见一根红线系于根部,他们便是被重新买回的样本。倘若没有当年植物学家一根根的细致照料,而是像其他学者那样看后便抛弃,恐怕这种珍贵的植物将永远成为历史。可见,细小也能成就重大,举手之劳看似小事,但却使后人受益无穷。
积沙成塔,点滴能决定成败。科学发明也是从细小指出入手的。爱迪生发明了灯泡之后,成为知名的大发明家。众多人慕名而来,想成为他的助手。可不料爱迪生一一回绝了。他解释道:“我的许多灵感都来自日常的工作与实验操作,如果我找了那么多助手,我还哪有机会发现生活中的灵感了呢?”。事实证明,科学研究,就是在某些细小支出打开缺口,发现问题,找出规律的。如此看来,成就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从日积月累的观察实验中,努力工作,总结摸索干出来的。没有生活与工作中的点滴积累,细致模索,又何谈成绩的取得呢?科学发明和发现告诉我们:辉煌的成就来自于点滴积累,细节决定研究的成败。
汇集小流,才成就江河湖海。泰山不让土壤,成其大,江河不拒绝小流成其阔。生活亦是如此。从最小的事做起,才能干成大事。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林肯,在大学毕业后数次求职未果,只好从一名报社复审员做起。职务虽小,他却做得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每一个词句,仔细推敲。工作虽苦,但正是这份工作,为他奠定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使他能在日后的政治生涯中的日理万机,经得起千锤百炼而如鱼得水,成为最受人尊敬的总统之一。所以说,一个人能够堪当重任,看他有没有在风口浪尖上细细地摔打过,经过风雨见过世面没有?
朋友,沃野千里,非自然一世之孕育;江河浩瀚,非一天能汇聚成功;沙漠广袤,非一时风吹之功;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积沙成塔,从量变到质变,始于点滴积累。当人生之路上出现“马蹄铁”时,请让我们弯下高贵的腰,勇敢的捡起来吧!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非一日之功,端正态度尤为重要。(肖舒文指导教师:孙延堂)
【修改与点评】
1.题目《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材料中提炼中心,从积累角度立意,拟题正确。
2.开篇排比句式引入正文,引出材料,再提出论点。扣住“善于积累,奠定成功基石。”
3.正文部分三段,运用并列式,结构文章。观点+引述+论据+论述+结论,有水到渠成之感。
4.结尾用呼告式,结合现实,运用排比,从内容上再次重申论点,扣住中心,和蔼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