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养成这几个习惯就能写好作文

洋洋 1172分享

  1、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地探索,并去从事与此有关的活动。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很抽象,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要培养孩子的作文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a、在玩中学

  在指导学生作文之前,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充分感受其中的乐趣。再把教学有机地渗透于他们的玩耍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写作知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兴趣盎然,有了亲身感受,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们便可写出妙趣横生的好文章来。关键是要教会学生融会贯通,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同感受都及时记下来。这样,才能够把培养起来的写作兴趣保持下去。

  b、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人都有好奇的本能。当外界事物发生新异变化时,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情不自禁地进行探索。孩子爱写还是厌写,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老师和家长的引导,这就是要求在生活中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让学生们把各自的想法写进日记本里,收到的效果甚佳。这不仅保护了一个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热爱生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鲁迅先生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孩子在写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其主要原因是材料不足,无东西可写,以至拿起笔来无从下手。由此可见,教会孩子观察和分析,培养孩子认识生活的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那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a、从“小”做起,观察体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用在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上,是再贴切不过了。作文的材料绝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作文的材料只能源于孩子自己的生活,源于孩子对生活的观察、体能和感悟。孩子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不仅来自个人的经历,更要来自一颗敏感的心。孩子生活阅历浅,对许多事物没有深切的体验,所以写不出真情实感。那么该如何去体验呢?我认为应该从“小”做起,小到看母鸡生蛋、踢石子、种花、玩泥巴等等,做观察事物体验生活的有心人。

  b、养成习惯,长期观察

  除了教给孩子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更重要的还是防止把观察视为短期行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为了达此目的,可有意识地跟踪观察某事物。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指导学生,其目的都是要学生特别留心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而且尽力从这些平凡又普遍的生活现象中捕捉最有特征的东西。做到写作时心中有“物”,以纠正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毛病,使学生从无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

  3、加强阅读,读写结合

  阅读是孩子知识积累 ,打好写作基础的重要环节。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在大量广泛阅读适各种文章,接触多种语文风格的文章,对于作文有重要的意义。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靠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也就是通常说的语感,那么语感来自哪里?语感,产生于你足够的阅读量,只有读书,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还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开拓视野。课外阅读越多,学生作文越丰富,思维越活跃,表达起来有选择的余地,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正如诗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关文章

    34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