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洋洋 1172分享

  病症一:标题是议论抒情性的

  例如以“良心”为话题,拟的标题是:《良心三问》《放飞良心》《良心是一朵不败的花》《拥有良心》。

  解决方法:

  ① 例如以事件为标题:《乞丐刘二进城》《买菜》《坚守岗位》。

  ② 例如以贯穿始终的物为标题:《三色圆珠笔》《珍珠项链》《百元假钞》。

  ③ 例如以主人公为标题:《奶奶》《一个好人》《刘仁平先生》。

  ④ 例如以时间、地点或天气为标题:《2017年》《24号地铁》《晚秋》。

  病症二:写题记后记不遗余力

  有的同学很喜欢在正文开头写一点题记,或在结尾加点后记,如果是引用名言或有特色的句子,可以辅助揭示主题,倒还情有可原,没来由地添上一段不伦不类的话,美其名曰“题记”“后记”,就纯属画蛇添足了。

  解决方法:

  不写“题记”“后记”。

  病症三:开篇大段议论和抒情

  主要是担心别人看不出文章主题。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善于点题,不明白记叙文要有含蓄美,是寓情寓理于生动的叙事和描写中。

  解决方法:

  ① 开篇写景。

  ② 开篇截取人物活动片段,直接描写,然后进入倒叙、插叙。

  ③ 开篇设悬:A.珍藏在家里的玉佩竟然不见了……B.我呆呆地坐在窗前……

  病症四:情节缺少波澜

  不善用抑扬、巧合、张驰等手法。

  解决方法:

  研究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在情节安排上多来几个“转折”;研读优秀的小小说,体会其情节安排的巧妙;有意识地专项训练生波澜的技巧。

  病症五:描写不细腻

  尤其是关键情节亦泛泛叙述,缺生动的细节描写。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从而导致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没有画面感,不能入境。

  解决方法:

  练习场面描写。发挥想象,身临其境,以描写为主,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集中表现自然景色、社会环境和人物活动。借鉴经典片段:夏衍《包身工》开篇“起床”场景描写。

  病症六:分段分层不合理

  全文只有三四段,主体部分段落长之又长。景物描写、对话描写不敢单独成段,黑压压的凑成一大段,使行文节奏慢之又慢,让读者厌烦。

  解决方法:

  大胆分段,有意义的要强调突出的哪怕是三五个字也可单独成段。

  病症七:人物描写方法不全,不能综合运用

  写对话时只有对话,写神态时只有神态,不能综合在一起。

  解决方法:

  充分想象,手脚并用,务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借鉴经典片段:朱自清《背影》父亲买橘子片段。

  病症八:不会提炼、概括人物和事件

  只会对人物和事件客观如实写,不能典型化,不去提炼和集中。不明白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需要提炼和概括的。

  解决方法:

  按鲁迅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拼凑起来。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却在山西,完全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巴尔扎克在谈人物塑造时也指出,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骨。

  病症九:收尾无力,无余味,感觉没写完

  解决方法:

  ① 写景结尾,暗示主题,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余地。

  ② 呼应结尾,照应标题或开头,使结构圆合,浑然一体。

  ③ 引申结尾,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由此及彼,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相关文章

    37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