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结尾方法 怎么写好作文结尾

洋洋 1172分享

  一、句号结尾

  句号是“出勤率”最高的句末点号,一般用在陈述句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提示读者该话的表达意思已结束。

  不要小看了句号,更不要觉得它不可能点出令人拍案的阅读效果。请看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结尾:

  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这篇文章记述了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发了深深的思古之幽情。而看似平淡的结尾,只不过是一句寻常的交代,却灌注了作者深沉的感情。当我们在阅读中领略了他笔下的秦淮河夜景时,也就领略了他情感与思绪的波澜,领略了他内心的激烈搏斗,所以,用这个普通的句号收束,既表现了作者语言的朴实风格,也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思考空间。

  可见用句号结尾,只要处理得当,不仅能彰显写作风格,还能为文章增光添彩。

  二、感叹号结尾

  不少同学作文结尾时喜爱使用感叹号。感叹号主要用在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一些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或反问句,有时也会用感叹号。作文末尾使用感叹号,往往能调动读者的情绪,使其与作者的情感相贯通,引起共鸣。请看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结尾: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的散文,结尾多用句号,而这篇的末尾,却连用两个感叹号。什么原因呢?

  我们知道,《背影》是作者在读了父亲的来信后“泪如泉涌”,感情十分冲动的情况下写成的。最后一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并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文章最后一句,联系信上说的“大去之期不远”,说明父亲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心生悲伤与怜悯,还包蕴着深深的叹惋。因此,这两个叹号,不仅传达了人间的至爱,还传达了人间的至痛,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使用叹号须慎重,不是点一个叹号就情感强烈,点两个叹号就更强烈,应考虑它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做到不随便使用。

  三、问号结尾

  问号表示疑问句的停顿。疑问句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具有疑问语气。句末用问号,通常有三种情况:(1)一般疑问句(有疑而问,因为有不明白的,提出来请别人回答);(2)反问句(无疑而问,对明明知道的事,用反问的形式来加强语气。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3)设问句(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用来加强语气,引起读者的注意)。请看朱自清《匆匆》一文的结尾: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作者用疑问句结尾,既强化了自己面对逝去的时间束手无策而产生的留恋、惋惜的心情,又旨在告诉人们:一定要珍惜时间。这样的结尾,很容易把作者与读者的感情连接起来,起到引发读者寻味与省思的效果。

  四、省略号结尾

  相比句号和叹号,省略号在小学生作文结尾的出现率是比较低的。因为文末省略号的用法有其特殊的地方。一般常见情况有两种:

  (1)含蓄式结尾:用省略号结尾,能够给读者留下想象与抒情的空间,含蓄深刻,耐人寻味,有言已尽而意无穷之妙。

  请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顶碗少年》一文的结尾:“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作者把“为什么激动”的问题留给读者去思考,同时也从侧面启迪读者:面对困难挫折,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

  (2)自然式结尾:随着叙述的需要,文章戛然而止,用省略号省去后面的内容,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如前苏联作家克拉夫琴科《母亲的来信》的结尾:“他打着呵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这篇文章通过看似平淡无奇的叙事,揭示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关心、疼爱和思念。全文以省略号结束,出人意料、引人深思。就是这样一个省略号,使读者聚焦在“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字字千斤,母亲那可亲可敬的面容,在读者心中一下清晰起来。

  巧妙地用好四个标点符号之一,我想,也就基本掌握了作文结尾的主要技巧。

    相关文章

    38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