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备考:高考作文备考的有效性在哪
高三复习有10个月左右,除去高考,差不多有9次月考,也就是说要写9篇作文,再加上周测,这数字还要往上飙。如果高一高二的作文也算在内,起码不少于二三十篇。但我们训练了这么多作文,作文好像还是写不好。这写不好的根源在哪?高三作文备考的有效性在哪?
说起高考备考的有效性,这让我联想起古代的读书人。科举考试的竞争丝毫不亚于现在的高考。不同于现在的大众教育,囊日是精英教育,能中举的是有几把刷子的,都是人中豪杰。古代的科举考试可能更接近现在某些吃香职位的公务员考试,几千几万人竞争一个岗位。这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竞争,不够勤奋不够优秀,恐怕不必心存任何幻想。那么古代的读书人是如何备考的,与我们又有什么不同?
来看看我们熟知的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是如何读书如何备考的,他在《与元九书》中,如此写道:“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不可谓不勤奋,不可谓不辛苦。
与白大诗人相比,我们是写的多读的少,差不多天天在刷题,就是刷不出高水平的作文。道理很浅显,我们就是装作视而不见,没有大量的输入,拿什么去输出,怪不得学生作文常常炒冷饭,常常嚼重复的材料。作为一个高中学生,要好好问自己,高中三年自己到底读了几本书。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写出一篇好作文就无从谈起。
其实,读书也不仅是为了写好一篇作文,或者成为一名作家,更多的是更好地表达自己,我手写我心。但很多学生却认为语文学不学都差不多,甚至有些老师也这样认为,更可怕的是其中还有语文老师。我们不能凭感觉说语文学不学都一样,这样一个模糊笼统的结论没有多大参考价值。我们可以少刷点题,但决不能少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是学好语文的起点,也是写好作文最重要的因素。读书,如果能形成习惯,那将会受益一生。
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个问题就要交给全职的语文教师来思考探索。
除了读书,好作文还有一个无法绕开的因素——评价标准。苏轼、苏辙兄弟曾同赴科举。考前,他们向欧阳修求教。欧阳修大意是说,一个正面立意,一个反面立意,结果苏氏兄弟双双及第。这个故事见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可见,主考官的喜好和文章的评价标准也是极其重要的。现在的高考作文也有评价标准和阅卷老师,这点与古代科举没有什么区别。
广东高考作文这几年就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务实,打击浮夸矫情的文风。开头来一段排比来一段抒情,文采斐然,然而却是无关宏旨的。我们的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开头,觉得有气势。但这样的开头,在阅卷场上是要吃亏的。2015年第8期《语文月刊》刊登了一篇吉林考生的满分作文《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开头段就文采飞扬,结果被湛江一中孙胜韬老师痛批了几句,责怪《语文月刊》选登如此糟糕的考场作文。《语文月刊》或许只是想呈现不同省份优秀作文的样式。这样的样式在广东是不受欢迎的。广东高考作文更注重按要求把道理讲明白,之后再是文采。当然,文质兼美的作文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现在,回顾一下我们高考作文的备考。这些年我一直教高三,从我的观察来看,高三紧张的一年,我的学生几乎没有时间看书。2015届买了20本书给他们看,每个小组两到三本,一个月轮换一次。第一个学期下来,看的学生不多,能看完几本的更少。第二学期冲刺的一百天,读书更是成了奢望。2016届,我又进行了这样的一次尝试,还是以失望收场。2017届,没有了下文。三年下来,我在思考给学生读什么,怎样指导他们读,才能在高三紧张的学习中,收到更好的效果。希望接下来2018届的尝试,能够取得一些收获。
教学,教学,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之外,教师的教也不可忽视。我们就拿2016届高考作文备考来说吧,这一年让众多语文老师沉默了。“吻与痕”的作文出来之后,有个同事告诉我,说我班的一个学生说说签名提到我,大意是曾老师复习的作文,高考没考。不得不承认,这一年的作文备考是失败的。虽然我很努力地在为学生备考作文,但结果是不佳的。
2016届广东命题权被教育部收回了。从去年开始,广东考生也加入了全国统考的行列。2015届全国卷“女儿举报父亲”的作文一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信息就甚嚣尘土。《语文月刊》公众号上铺天盖地的都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备考的文章。在这样的氛围裹挟下,我们的备考也是清一色的“任务驱动型”。虽然廉江一中周毅老师来校传经送宝,其中提到孙胜滔老师的观点,孙老师认为2016届不会考“任务驱动型”作文,但作文备考经验不丰富的我们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判断。
“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只不过是语文人玩出的一个新概念而已。在读了王荣生教授主编的《作文教学教什么》之后,我明白“任务驱动型”作文实质上就是情境作文。2015届“女儿举报父亲”的作文就是一道情境作文题。这种作文要求只是作文的一种形式。
2017届的作文备考就汲取了2016届的经验和教训。2017届,我们复习的很全面。材料类型上,有事例型、现象型、寓意型和观点型。作文要求上有传统作文要求和交际语境下的要求。其中,“女儿举报父亲”、“三则暖闻”和“大黎转会南旺俱乐部”这三道情境作文题都跟学生进行了指导。今年的作文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要求,可以说也是情境式的,它要求考生要有交流意识和读者意识。从这点来说,我们的备考还是有效的。
从形式上来说,多则材料我们也进行了训练。在审题立意上,“求同存异”是我们的指导方法。且看下面复习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材料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说。
材料二: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借助戏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更多的,则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今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从十二个“中国关键词”里选出两三个,这里考察的就是学生“求同”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也不知道学生答得怎么样。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我们的备考偏差不大。
至于谋篇布局上,我只制作了一份导学稿,并且也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以前,教“引议联结”是先教这种模式,然后拿文章去套去论证这种结构,这样一来就很机械,有时文章往往对应不上。2017届,我用了2016届广东省两篇高考标杆作文《不以成败论英雄》和《应该被摆正的评价标准》,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这两篇作文的章法和结构,让学生体悟到这就是“引析提联结”的模式。这是从“篇到类”的教学,以前是从“类到篇”的模式。前者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后者是证明和死记。模式化作文教学毕竟不是出路,即便基础差的学生也是如此。写出有个性有特色的作文,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典范文章是给学生参考和领悟的,千篇一律的结构绝对是我们要摒弃的。如果都是一个结构模式,谁来批阅都要吐。
语言的锤炼上,还是一片空白,短时间内该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可能引导他们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一个办法,把句子修改通顺,把啰嗦的修改得简洁,把不明白的改明白等等。
高考作文备考的有效性在哪?有几点是必须做好的。第一,指导学生读书还是需要的。第二,钻研高考作文真题,尽管反猜题一直都很强大。第三,紧跟评价标准。现在胡家俊掌舵的《语文月刊》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每年遴选出来的10篇标杆作文,是作文备考的重要的风向标。第四,《考纲》是关键,高中语文考察学生的什么能力,这是我们备考的真正方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什么,我们一定要弄明白,备考才能有的放矢。如果备考只是跟在高考真题后面亦步亦趋,那么难免不会重蹈2016届高考作文备考的覆辙。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公众号:鞭之涯
作者: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