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写作指导技巧

曾扬 1172分享

  话题作文是很多同学都有写过的,那么你知道话题作文怎么写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话题作文写作指导,来欣赏一下吧。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审题。

  2.训练语言组织能力,能够完整的叙事,能够有意识的在文章中出现精彩的片断,掌握拟定题目的一般技巧。

  3.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事件或人物,丰富自己的素材积累。

  4.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名人,并让名人对自己的成长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重点难点:

  审题指导;语言的组织;精彩片段的指导。

  大体设想:

  联系学生课内所学、课外积累,丰富学生的素材储备;

  注重最基础的语言训练(完整的叙事、细腻的描写、精彩的议论抒情);

  方法技能的指导侧重于某一个方面。

  课前准备:

  学生:1.进行课前“最崇敬的名人”调查活动,调查其背景资料,如姓名、原名、年龄、喜好、生活经历、主要成就(图片、作品、典型事例等),并为自己崇敬的名人建立一份"我的偶像档案"。

  教师:1.搜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提前打印下发。2.了解学生的崇敬者,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名人传》的介绍(图片)

  师:名人——成就、精神财富

  二.走近名人,触摸灵魂(片)

  ——请以你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三.(图片)

  出示作文训练目标

  1.丰富积累,精当选材;

  2.完整叙事,细腻描写,精彩点评;

  3.了解名人,走进其精神世界。

  四.指导过程

  1.如数家珍,例数名人(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名人?学生随意交流。(注意引导课内,外)(图片)

  素材交流储备:学生结合上册书所学以及课外积累,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名人。

  学生的交流可能有:居里夫人、鲁迅、杏林子、孔子、法布尔、泰戈尔、冰心、安徒生——

  感动中国人物,歌星影星(成龙、刘德华、郑智华、周杰伦),体育明星(刘翔、厄那尔多)——

  师:同学们更多地关注了现实生活中的,其实,课本中也有很多,回顾历史,国内国外,还有很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或在精神上给予我们更大启迪的人。(随机)

  小结:名人之所以出名,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某个方面为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更多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鼓舞启发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而我们在刚才的交流中,也能发现,为我们所敬仰的更多的名人是源于他们身上具有的精神:或是勤于奉献的科研精神、或是成就背后所付出的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或是面对挫折的顽强精神——而且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还能领悟到名人的成长可以带给我们有益的生活启示。

  (投示:奉献、顽强、勤奋、感恩、责任、助人——)

  (初中学生在审美价值观方面最因该引导的几大情操就是:感恩,责任,引导学生围绕相关的内容将素材归类。)

  2.指导选材,训练表达

  哪个名人给过你心灵上的震撼,最让你崇敬?(片)

  (1)人生历程(时间顺序)

  教师示范:华益慰

  归纳技巧:介绍事迹抓住人物最重要的生活经历,注意事件的完整性(按时间顺序来写)

  (2)主要事件(细腻描写)

  学生的反例;引导纠错;正面示范(华益慰);学生补充完善(细微之处见精神)。

  (3)精彩评价(议论,点睛之笔)

  颁奖辞:(华益慰视频字幕)

  技巧指导:人称、修辞(比喻、排比、对偶、对比)、抓住人物的核心精神来评价赞美

  学生表达。

  五.范文出示,导引思路

  六.作业布置

  请以你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七.练比园地

  静思两分钟,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

  在我眼中你最美不能向生活称臣(洪战辉、

  守候心灵的春天生命的出口(张海迪

  话题作文拟题指导

  话题作文高分需要做到三点 1:拟好题目 2:题材写自己熟悉的。 3:文体写自己顺手的。

  “自拟题目”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就中考作文评分细则看,没有拟写文章标题扣2分,好象分数值并不高,但从作文阅卷实际情况看,如果自拟了一个标题,它的好坏,其潜在的价值远远不止2分。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 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人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一窥人的精神面貌,那么,文章的标题同样可以展示出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在中考作文阅卷有时间、任务限制的情况下,如果你的作文有一个精彩的标题,无疑会影响到阅卷老师对你作文的整体评价,甚至无形之中可能就提高了你的作文的等级,而一个不好的标题起的作用则刚好相反。

  目前 我们有些同学却以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其实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话题只是对写作范围做了限度。是很宽泛的。以此为题,是不利于文章写作的,话题与题目的关系是话题大于题目,包含题目,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拟的题目必须与话题相关联,体现话题的精神要求。它是话题的具体体现。 而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符合几点要求:

  新颖别致。 标题应紧扣文章内容,使读者一看就能了解文章写什么,衣衫但又不能落于俗套,应让读者觉得耳目一新,激起阅读兴趣。如《我的家》、《难忘的家》等标题就显得平淡,缺少新意,而用《家是一种岁月》、《家是我永远温馨的风景线》〈我的家庭王国〉等就显得别致生动而有文学味。 二是要简洁凝炼(标题不能过长,一般不要超过8个字,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文章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标题应该简洁〈我希望爸爸妈妈不再打麻将〉 那么我们怎样拟一个好的标题呢?

  话题作文的拟题 常用的技法有:

  一、巧添加

  巧添加就是在话题关键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词,对其进行填补充实。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前后添加就可以拟出以下题目:

  1、《追求幸福》(前面附加)

  2、《追求幸福没有错》(前后附加)

  3、《体味幸福》(前面附加)

  4、《幸福是一种心情》(后面附加)

  5、《幸福在哪里》(后面附加)

  6、《为了幸福而努力》(前后附加)

  7 :《幸福大观园》

  二、巧修辞

  在拟题时巧妙的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能使呆板枯燥文题变得生动形象鲜活有趣。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比喻),以“挫折”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夸张),“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反问),以“效率”为话题《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设问),“关注生活”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借代)。 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对偶),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拟人),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呼告)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天才,还是笨蛋?》如以减负为话题,拟题为《书包减肥记》《出卖诚信》,把诚信当物卖,一斤多少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温情的《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双关)

  三、巧引用

  1:在拟题时巧妙的借用一些或改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佳句,会使文题显得深刻而有哲理,含蓄而不落俗套。使你的作文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2:直接引用或间接改动现成的诗文、歌曲、影视广告等,喜闻乐见也可以使人倍感亲切,引起共鸣。引用流行歌词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 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Four in love 如《如释重负》、《将心比心》、《得失寸心知》、《把根留住》、《姑娘你慢些走》、《都是答案惹的祸》、《爱,是怎样炼成的?》。如诚信《为诚消得人憔悴》、《若为诚信故,一切皆可抛》、亲情的《让我悄悄告诉你》、《道是无情却有情》《忠言不逆耳》等。假日的《风景这边独好》《给点阳光就灿烂》如此化用,暗含旨趣,妙化无痕,点石成金。3:引用谚语、俗语、惯用语拟题。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谎言不开花》、《钦差大臣请下岗》、《回扣——好大一个“瘤”》等。这样入时化俗,显得自然、朴实、亲切。

  四、巧移用

  运用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名人、名事、名物拟题。如《道德苦旅》(余秋雨《文化苦旅》)、《诚信无价》(电视剧《情义无价》)、等。如此机智地移用点染,推陈出新,妙趣横生。

  五、巧设悬

  人们都有好奇心,根据这一点,在文题中巧妙而含蓄的设置疑点,敲卖关子,能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心趣。《明天我们有水喝吗?》《100分,我恨你》;如以幸福为话题,拟题为《你为什么流泪》<<一夜无眠>><幸福的味道>><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美丽的谎言>><夹在筷子里的幸福>设意境 通过描绘,创设一个美妙的意境.让人如浴春风,如临仙境.给人以暇思,给人以美感.如以掌声为话题,拟题<窗外雨潇潇><馨香一缕>《他的掌声,给我一片天空》 总之,题好一半文,说明标题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拟题时一定要遵循小角度,具体化,易表达的原则. 拟好话题作文题目歌诀: 文好题一半,拟题须思量。话题作文好,佳题不可少。增删最方便,引用更奇妙。比喻和拟人,新颖又独到。方法用得好,读书少不了。

  话题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次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提高想象联想能力(突出“构思精巧”和“有个性特征”)

  2. 提高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一、

  二、作文话题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 训练要点

  1. 增强“开合”能力(既要放得开,又要合得拢)

  2. 增强“选择”能力(什么方面,什么方式,什么方法)

  四、 指导要点

  (一)“化一为万”

  所谓“化一为万”,是指打开思路,多角度观察和立意。“感悟大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善于从虚到实,化概念为万象。“大自然”仅仅是一个概念,如果我们从概念出发,当然打不开思路,导致千篇一律去写“要保护自然环境”“要改造大自然”等等。当然,这些立意本身很好,但是从拓开思路的角度说,就不能不说局限性很大。怎样才能打开思路,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呢?那就要“化概念为万象”,然后“万中取一”。要在眼前呈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这样才能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给写作提供无限契机。不要静止地观察,要动态地观察和感知,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例如,水有千变万化,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种风情,云有千姿百态。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哪怕只写流星,也会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走进森林,感知物种的丰富多样,感悟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应有的位置,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浮游大海,感受大海的宽阔胸怀,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哪怕只写涛声,也会慨叹“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雨中行,感受一份洒脱和生活的情趣,感悟生活不能总是死死板板,还有另外一种活法;云中游,感受未曾有过的坦荡和奔放 ,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襟怀,则“从前的大事,现在变成小事,从前的小事,现在变成无事”。啜一口溪水,感受小溪的清纯,感悟远离尘世的喧嚣,保持大自然的本真;攀一段山岩,感受大山的倔强,感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节,不失大自然的本色。人为万物之灵长,有什么不可以摄入笔端,赋予性灵的呢?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

  (二)“化题为象”

  “化题为象”是指善于借助“象形想象”,化抽象为具象,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情思,力避概念化图解话题。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这样写北国的秋:“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意。”“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再如欧阳修的《秋声赋》,峻青的《秋色赋》,无不借助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寄托情思,抒发情怀。

  老舍先生说:“在细微处显出才华。”切忌把大自然当成一个概念,要运用“创造想象”中的“分想”,把整体形象进行细微的分解。朱光潜先生说:“ ‘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意象和与之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独提出它来,这种分想的作用是选择的基础,许多人不能创造艺术就因为没有这副本领。”事实上,我们不应把大自然当作一个整体来感受,所谓感受总是具体的。我们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来写,要善于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景物来写,才能为写“悟”打下基础。就拿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来说,与其他地方的秋有什么不同呢?如果笼而统之地写,是难以写出故都秋色的特点的,或者说难以使读者感受到北国之秋的特点。郁达夫运用“分想”手法,抓住故都的秋天极具特色的几种景观来细致入微地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故都之秋特有的秋意。可以说,没有“分想”,就没有细描,就难以引人入胜,就难以抒发真实感人的情怀。所以,“化题为象”,就是要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可具体感知的东西,通过“化大为小”,为“以小见大”创造条件。

  (三)“缘象驰想”

  “缘象驰想”是指在表现客体时加入主体的思想感情。力避纯客观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再现”,力求从自然到自觉,赋予人的情感的“再造”。自然万物只有在加入人的情感之后,才有了审美意义或具有了新的品格。“春山如笑,夏山如恋,秋山如妆,冬山如睡”,都具有人的感情色彩。一方面,由我们的眼睛观察万物,则万物都著我之色彩;另一方面,自然之美也无不能“暗示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苏轼观察西湖,就看出了西湖具有人的品格:“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散文家秦牧在《榕树的美髯》一文中说:“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 这些都是运用“类似联想”,使“物我两通”的典范。

  在想象展开、联想跃迁之时,本来任何一个事物都可能成为我们摄入的对象,为什么我们偏偏要选“此”而不选“彼”呢?这是由于作者与“此”发生了共鸣,受了作者情感的驱使。人们之所以感悟大自然,是因为大自然的某一点与自己现实生活的某一点发生了联系,也就是发生了共鸣。“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并紧紧抓住自然与社会的类似之处,运用“类似联想”,写出自己为什么选写这个对象,为什么独在这一方面有强烈的感受。

  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情怀。茅盾先生《白杨礼赞》中在记叙的基础上展开议论和抒情:“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这样就使大自然的景物有了更高的审美层面和更深的审美意义。写“感悟大自然”,如果没有这个层面,就谈不上“感悟”二字了。

  (四)“缘想明意”

  “缘想明意”是指在议论、抒情中突出主旨或升华主题。文以意为主,“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苏轼)。对 大自然的感悟,要由感而悟,不要有感无悟。前文所说的“化大为小”,就是为了“以小见大”。

  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其次,对大自然的“悟”还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一篇800字的作文,应该只有一个意蕴,不要贪多致滥,如果既想写从星空的寥廓感悟宇宙之博大,人的襟怀也应阔大,又想写人类探索无穷无尽,认知永无止境,那么就有可能哪一个也写不深,从而流于泛泛。

  写“悟”,可以散见于全文,也可以凝聚于篇尾。例如罗兰的《秋颂》,在极写秋色秋意之后,揭示出“颂秋”的缘由:“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我们写“感悟大自然”,当然要最后落到一个“悟”字上,不要装腔作势,无限拔高,但应有较深的意蕴,给人一定的启迪。

  第二次(2课时)

  谈谈话题作文写作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 复制话题

  试题给的是话题,要求围绕话题“做文章”。怎样做文章?就是要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总之,不能停留在原处。原处仅仅是个起点,如果在原处转磨盘,就没有创造,只有复制而已。要既不脱离起点,又不止于起点,要从起点走出来或说扩展开来:既可以从起点向远处延伸,也可以围绕起点纵横驰骋。须知,犹如母体和子体之间的关系,起点以外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创造,这才是“做文章”。为什么非要写“起点以外的东西”不可呢?因为试题所供材料-- “一位学者给出四个图形,让选出与其他几个图形不同的图形”的故事,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不需要你再去重复提供同样的材料。读者需要的是新的东西: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体验或讲述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的感受;如果写抒情散文,就要召唤起更新鲜、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总之,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不要简单地原样复制,举出一个个相同的例子然后“鸣金收兵,得胜回朝”。与供料相同的例子能不能举呢?如果作为新的论证的材料,当然可以举,但要为自己新的论述服务,如果没有新的论述,那就等同于原样复制了,我们称之为“复制话题”。

  2000年高考不少考生作文有这种毛病。例如开篇就“复制”,说有人喜欢山,有人喜欢海,这仅仅能表明社会上存在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现象而已,再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了。有的考生作文举出榴莲和臭豆腐,说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这就没有多大意义。有的考生作文所举的例子很好,说“在一次联欢会上,主持人拿一个塑料袋,问大家这个塑料袋有什么用途,有人说可以当口罩,有人说可以当帽子,有人说灌上空气可以当气球。最后班长说把成千上万个塑料袋压在一起,可以做塑料板” 。这些例子本身是不错的,但可惜举完例子就戛然而止了,没能充分运用这个例子进行说理。有一些考生举了“给一个温度计测量楼高”“一加一等于几”等智力测验题或“某次考试失利每人总结的原因各不相同”的体验等等,这些例子本身都是不错的,可惜没能进一步让这些例子为论证服务,而仅仅把这些例子往那里一摆就完事大吉了,这叫“以摆代议”。如果所举例子与试题供料相同或十分相近,没有什么新的论述,就不仅仅是“以摆代议”了,而是“克隆”原材料了。

  二、 偏离话题

  造成“偏离话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转移话题

  例如下面这篇考生作文: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世界上的问题很多,一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止一个。”我原先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专心去解决问题。可是当我看到一篇文章过后,我的想法有了变化。

  那篇文章这样写道:有一幅漫画《水开了》,说的是一个女孩面对水开了的场面不知所措,竟然叫道:“妈妈,水开了,你快来呀!”很多人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人说,这是女儿的错,那么大的人不会烧开水,将来可怎么办呀。我一开始也认为这种分析对,可是有人说,错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一个父亲不严格管教孩子,一个母亲不教孩子干家务活,这孩子能成长吗?

  时下,很多父母一贯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最后导致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使孩子在将来的生活路上遇到麻烦。这使我想起《动物世界》里的一组镜头:母狮子捉到一只小羊,但它没有把羊放到小狮子身边,而是让小狮子自己去捉。可是小狮子只会在母狮身边躺着,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没想到母狮不但不去帮助小狮子,反而去咬它,小狮争不过妈妈,乖乖地去捉小羊,最后终于把小羊捉到手。试想,如果母狮不严格训练小狮,那么小狮如何在弱肉强食的世界生存?

  我希望父母们借鉴一下母狮的方法,平时管教孩子严一些,这样才是真正帮助他们。当然,孩子也不能一味地靠父母管教,自己也要主动的学习,就像魏征所说的:“若木之硬者,必固其根;若水之长者,必浚其源。”只有从小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成材。

  《水开了》虽然只是一幅画,却发人深省。由此可见,教育孩子是国家的长远大计,切不可当作小事来看。

  话题作文虽然写作范围相当宽泛,但把握话题却是基本要求。把握话题必须做到从头至尾牢牢把握,不能开篇尚能把握话题,而在行文当中逐渐偏离话题,横生枝杈,然后沿着枝杈斜着生长,最后反偏为主,造成转移话题甚至严重偏离题意。

  上面所举病文,开始说“想法有了变化”,可以说是切合题意的。但在具体述说变化的过程时,没能仅仅扣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而是偏到“对孩子溺爱是害不是爱”的话题上去,把原话题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2.穿靴戴帽

  例如下面这篇考生作文:

  生活中,看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种种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答案也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

  记得在一次政治课时,老师问什么是货币,这时大家都笑了。有个同学说;“老师连这个问题都要问我们,连货币都不知道是什么。”有的同学说:“货币就是一张纸,长方形的。”有的同学说:“货币是硬币,有正面反面。”有的同学说:“货币是生活消费的需要。”老师听完了我们的回答笑了:“大家说得对,也有错的。大家回答的只是货币的外形,这是从表面说的。我的意思是让大家从本质上,从含义上,从作用上说。”这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货币就是物与物交换中的媒介。”老师说这位同学有点意思了,“货币真正的含义是在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值”,老师说。这时,大家才明白,这才是本质的,的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当我们看到地球仪时,讲解员问我们:“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旁边看上去像小学生的同学说:“因为圆的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它在地球仪上,比较好转。”也有的说:“为了使人看得清楚。”各种回答,千变万化,最后讲解员说有位航海家在大海中一直向西行,最终达到了他的出发点,所以证明地球是圆的。

  接着讲解员又问:“星星为什么看上去那么小?”有一位小同学非常天真的说:”因为天空是有限的,要是星星太大了就放不下了。“有的说:“因为星星本来就那么小。”讲解员很耐心的给大家讲了星星看上去那么小的原因,听后大家感到顿开茅塞。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也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个问题会有多种解答,这就是解答的妙处。(选自2000年高考考生作文)

  2000年高考中,出现了不少这类“穿靴戴帽”式的作文。上面的病文不但没有扣紧“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反而去论证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内容上与原话题背道而驰,仅仅摘了原话题的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究其原因,虽和试题的提示语较多而限制性要求不足有关,但主要原因是这些考生没能把握原话题的涵义,或缺乏牢牢把握原话题本意的意识,把自己宿构的文章或材料往上硬搬。有的考生自己也觉得所写内容与原话题“风马牛不相及”,于是只好“沐猴而冠”,穿靴戴帽打扮一番。尽管作者用心良苦,但这类文章的毛病是逃不过阅卷教师的眼睛的,我们把这样的病文类型称之为“穿靴戴帽式”。

  3. 另起炉灶

  例如下面这篇考生作文(节选):

  心灵悟语

  “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严冬掠走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带回来。心,我的心,只要是你情之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

  合上我的日记本,体味着这一段话的含义。是呀,只要是你情之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

  平淡,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无所谓,而是平常与淡然。用一颗平常而且淡然的心去面对社会的艰难和压力,就不会过于烦恼和紧张了。就像面对高考,我从小学到初中真是12年寒窗苦,为的就是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好的开始,但这一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即将要到达终点时,还要考虑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这时我的平常心和淡然的心对我说话了,他告诉我不要太多顾虑,在这12年里流的汗水会化作春雨毫不吝啬的浇在你身上,严冬夺取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夺回来。

  ……(2000年高考考生作文节选)

  这种“另起炉灶式”病文的病症和病因都摆在明处:不是按试题规定的命题或话题写,而是把试题抛到一边,自己“自由式作文”,在内容上和试题没有关系。这种现象的产生多半由于考生事先“死背”下了一篇文章,而看到考题后已经感到“不合辙不押韵”,但又不愿或无力按试题写出新作来,于是照搬原先背好的文章,造成“另起炉灶”;还有一个原因是考生对试题没仔细看明白或看不明白,写出的文章自然“驴唇不对马嘴”。

  三、 文意散漫

  例如下面这篇考生作文: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在一次报告会上,一位学者提出一个问题:四个图形,找出一个与其他不同的。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答案也各不相同,这就能告诉我们生活中答案不一样的事很多,要从多方面去考虑。

  近期,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各方面的压力很大等原因而自杀。其实,我们不能死钻牛角尖,我们初中时学过《范进中举》,范进好不容易成了举人,可是由于高兴过度,反而疯了。作为社会,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而我们学生也要把压力变为动力,好好学习,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

  中国有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确,各行各业都有好的,在公共汽车上售票的李素丽,也可以成为劳模。他们干的是一般人不愿干的工作,但她却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终于成为受人尊重的劳动模范。

  前些天,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他就是不严格要求自己,手里拿着枪,以为可以随意开枪。其实枪是人民给的,不是想开就开的,他敢胡作非为,终于被依法判刑,对这种人就应从重处理,决不手软。

  我们在高中时学习了许多学习和做题的方法,有时一道题可以多解,但我们往往学得很死,有时一看到题知道怎么做,但算了很久才能算出,有时还不一定对。但当老师讲出很简单的方法时,我们才明白,如果我们每次都试着换几种思路,我们会做得更好。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生活会更精彩。(选自2000年高考考生作文)

  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忙下笔,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像前面的文章①②③自然段意思大致上还是往一块儿拢的,但第④自然段突然与前三个自然段脱节了,让人觉得是横生枝杈。第⑤自然段表面看来好像和第①②③自然段一样都在谈学习上的问题,其实不是一码事:前两个自然段在谈减轻学习负担,第③自然段已经稍有偏离,谈起了对前途认识的问题。到了第④自然段就野马脱缰了。第⑤自然段表面看好像又回到前三个自然段的意思上来了,其实第⑤自然段谈的是学习方法问题,显然和前三个自然段谈的不是一码事。这样,一篇文章七零八落,意思不往一块儿辐辏,让人读了不知所云,这就是“东拉西扯”式病文的显著特征。

  附:话题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

  据说,判定瓷器的优劣可以用两个瓷器轻轻相接,发出清脆声音的就是好瓷。有这样一个人,到瓷器店买碗,就用了这种方法;但他总也不满意,甚至价格昂贵的工艺碗。原来,他用一只质地很差的碗作检验的标准,结果所有的碗都发出浑浊的声音。

  轻轻相撞的一只碗有问题,使合作者变了,从而一切都变了。生活也是这样,你的参照物错了,你眼中世界也变了味。

  请以“标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800字以上。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技巧相关文章:

1.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方法

2.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3.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4.成长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如何写好“成长的故事”

5.话题作文怎么写

    79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