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中秋节作文800字:那一年的中秋节

嘉欣 173分享

  中秋节作为美好的传统佳节,有很多习俗活动,大家在这天都会吃月饼、赏月,小孩子喜欢提着灯笼来玩耍。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别样的中秋节800字作文,一起来看看吧!

  那一年的中秋节

  适逢中秋之夜,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是没有特别的皎洁,天空中有层层青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牵于圆月与青云二者之间,淡淡的连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身在异乡,我深切感受到古人那场思乡的愁情,九年漫漫求学路,我错过了多少次家人团圆的良宵美景。城市的耀眼不适合观星赏月,我依然记得“月是故乡明”。

  童年时的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度过,那时没有学习的压力。每当过节,又是鞭炮又是红纸,俨然是在庆祝合家团圆。到了中秋节,一家人围坐一起,品着糖糕,就着我们当地有名的三清茶,聊聊家常,赏月到子时。

  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年的中秋节,那时外婆还健在,以前的中秋节,月饼还不是特别流行,外婆经常做糖糕,烧南瓜。糖糕是那么白,南瓜是那么黄,它们与外婆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刚做好的糖糕,还冒着热气,圆圆的,还带着面粉特有的黏性,就像故乡的明月,永远那么亮,还有那南瓜,外婆独制的南瓜,一直是那么香甜,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糕、好瓜,——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月了。

  晚上,如钩晓月渐行渐远,满月朗照带来的是中秋佳节浓浓的糕香,虽然没有屈原投江的亘古美谈,却也寄寓着嫦娥奔月夹着“露脚斜飞寒兔”的如梦柔情,月亮高挂头顶,一层淡淡的云雾罩在她身上。月光缓缓洒在操场上,周围一片静寂,只听到秋蝉单纯可爱地悠悠嘶叫着,这分明就是好风殷勤递来的金樽,足以令人酩酊,这又是舒伯特从遥远的奥地利带来的《小夜曲》,那声让人心醉。

  和外婆一同赏月,外婆说:“天穹的那只饼子,是留给岁月啃的……岁月便啃出了它的阴晴圆缺。”是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现在也许体会不到亲情的重要性,可是当悲欢交织,岁月嬗递,金钱、地位和荣誉也就会无足轻重,只有亲情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那个月夜,听着外婆的话,又懂得了很多。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接触。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倾听月,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在月影下,我许了一个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一样的中秋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逢中秋节,在远方的人们不能回去和家人团聚,只能想念亲人。转眼间,又是今年的中秋节,以往都是十五月亮十六圆,但今年不是,却是十五月亮十五圆,八年才有一次的人月两团圆,而今年就是真真正正的人月两团圆。

  听爸爸说,以前,他们过中秋节可热闹了!有的人一边唱歌,一边舞着栩栩如生的龙;有的人搬起木椅坐在街上赏月;还有的在吃柚子时,会把皮留下,用来做灯笼;我们的奶奶前一天会买来很多公仔饼,它们的形状都已动物为主,那味道真怀念,要是我能回到从前就好了。

  吃饭前,奶奶拿了两个红色的盘子,分别装上了提子、苹果、柿子、芋头还有少不了的月饼!看到这么多好吃的食物,我忍不住偷了一个柿子,刚想放进嘴里,就给奶奶逮个正着,她说:“等我拜完神后,就可以吃了。”我只能吞下口水,控制住嘴馋。

  吃完饭,我们一家人搬起木凳放在阳台上赏月。过了一会儿,皎洁的月亮隐隐约约地出来了!她像一位害羞的姑娘,躲着我们。我在赏月的过程中,听爸爸讲着中秋节的来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那有黑色的影子,那是住在天宫的嫦娥姐姐、玉兔和她喜爱的桂花树。听到这里,我仰望着天空,向他们问道:“嫦娥姐姐、玉兔你们过得都还好吗?”

  我在阳台上一直看着月亮,她好像一个透明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着我们那漆黑的世界。一层银色、薄薄的纱,一到这一刻,我立即双手合拢,诚恳地许愿。“祝我们一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梦想成真!”一阵风吹过,天空上的嫦娥通过风声好像对我说:“好吧!我看你那么诚恳,我就答应你!”

  我喜欢过中秋节!因为既能有美味的月饼吃,又能看见那又大又圆的月亮。

  中秋节趣事

  中秋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边吃月饼边赏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吧!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49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