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教程:开发早期脑潜能为目标的幼儿珠心算教学的普及

崔莹莹 1172分享

  幼儿珠心算活动是以兴趣为动力、游戏为手段、珠心算为载体,开发智力为目标的一项新颖的活动。幼儿珠心算学习的“主产品”是脑潜能的开发,伴随而来的“副产品”是数概念的发展、计算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拓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以开发早期脑潜能为目标的幼儿珠心算教学的普及的介绍吧。

  幼儿珠心算与小学珠心算在价值取向上是不同的。开发幼儿早期脑潜能是开展幼儿珠心算教学的主要目的。

  幼儿珠心算课程的开发开始于1997年,由上海市珠算协会和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共同承担的“珠心算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系教育部“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开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明确提出了幼儿珠心算的活动宗旨:“开发脑潜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增强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思维”。指导方针:“在娱乐中学习珠心算,在游戏中开发脑功能”。

  幼儿学习珠心算是建立在算盘独特的、科学的结构,以及珠算方法的直观与可操作的基础上,以此形成的表象操作能力是以珠心算为载体开发幼儿脑潜能的根本所在。

  坚持珠算与珠心算的同步教学。珠算和珠心算的同步是伴随着幼儿开始认数、识数的初期就开始了,在学拨1—9的过程中,就开始建立算珠的表象,并在加减计算中不断提高算珠表象的操作能力。“算珠表象”与“表象操作”是“珠心算”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不能简单地割裂开来。建立算珠表象是表象操作的前提,而通过表象的操作(多笔数的加减听心算和看心算)才能提高算珠表象的质量,两者互为促进,同步发展。

  珠算与珠心算的同步学习还体现在四个活动顺序中:操作摆弄(直观感知)——实际拨珠(实拨)——模拟拨珠(空拨)——脑中想拨(表象操作)。这个过程调动并运用了手拨、眼看、口念、耳听、脑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刺激大脑神经,启动右脑形象思维,开发了幼儿的智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只有坚持“过程”与“目标”的统一,才能更好地体现开发智力的总目标。

  直加直减是珠算与珠心算同步的最佳时机。形成算珠表象与表象质量的稳步提高需要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幼儿接触算盘,以兴趣入手,把它当作玩具,学具,可以直接动手操作。直加直减没有算理算法的要求,对实物算盘的操作可以直接过渡到表象的操作,由一档的操作(一位数直加直减5—10笔)逐渐过渡到两档的操作(一、二位数直加直减3—6笔)。这样既让幼儿轻松地入门珠心算的学习,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算珠表象的质量。之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突破5和10的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幼儿很快就能形成珠心算的能力,达到中珠协幼儿珠心算九级鉴定标准(从05年至今达标率保持在95%至98%之间,课时安排为每周60分钟,分4个学期)。而且只要方法得当,用珠算来理解算理算法远比笔算来的容易得多。这里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幼儿通过直加直减来提高表象操作能力的过程与笔算学习不管在方法、手段、目标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用概念式笔算的计算要求(幼儿只能学10以内)来限定珠心算计算的范围。当然在珠算与珠心算的同步教学过程还要兼顾幼儿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在体现教育理念、适应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条件下,坚持两条主线并进。

  2006年在对上海市区109个活动点的4983名大班幼儿的调查中(调查人数占珠心算学习总人数的50%):

  你喜欢学珠心算吗 ?

  【单选 喜欢(3593 ) 比较喜欢(1291) 不喜欢(93 ) 没填 (6 )】

  你觉得学习珠心算过程

  【单选 有趣(3597) 一般(1335) 枯燥乏味(42) 没填 ( 9 ) 】

  学习珠心算对你来说有无压力

  【单选 没有压力(3099) 一般(1819) 有负担(62 )没填 ( 3 ) 】

  对你来说学习珠心算

  【单选 容易(2460 ) 能够学会(2437) 学不会( 83) 没填( 3) 】

  98.01% 的幼儿选择了喜欢和比较喜欢,72.19%的幼儿认为珠心算的学习过程是有趣的,认为枯燥乏味的只占到0.84%,认为有负担只有 1.24%,98.27%的幼儿选择了容易和能够学会,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幼儿愿意学,有兴趣学,也能够学好,这也正说明的幼儿阶段学习珠心算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

    热门标签

    145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