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的个人成长记录(二)-生活(2)

春燕 1172分享

  (2)关于知识付费课程到底该怎么学习

  最近网络上有很多批评罗辑思维的文,说罗胖抓住大家的知识焦虑,说是带着大家终身学习,其实只是接收了一些碎片信息。

  姐真的不认同这个观点。

  罗辑思维本身就是商品,不要把是商品的东西硬要说成不是商品,让它背负许多不必要的名头和责任。

  如果认同它是商品,那就可以理解,商品没有找到客户的焦虑,也就是痛点,怎么销售?它做广告很正常嘛。

  关键在于客户本身,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它卖给你的东西是不是你需要的。

  从姐自身来看,就非常需要罗辑思维提供的这些服务。

  比如得到上的一些专栏,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程,严伯钧老师的西方艺术史,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程,还有许多,以前可是完全没有机会接触到的。

  诚然,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技能。作为罗辑思维更多的是提供知识信息,怎样把信息上升到知识,怎样把知识固化成技能,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的输出和成果。

  所以,最关键的在于,你要学会根据自己的状态选择适合你的内容。

  这么多的课程,你一次性全部订阅可能会消化不良,姐的建议就是根据你对自己的规划,先选择1-2门学习。

  但这里有个建议,在对课程做减法的时候,不要只把那些你不熟悉非舒适区的课程减去,否则会产生“过滤泡沫”,长期留在舒适区内会造成你的思维僵化。

  另外,什么叫学习?不是听一遍就叫学习的。

  重要的课程,姐都要做笔记,虽然得到上每门课都有匹配音频的文字稿,但那与自己做笔记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然后,要把这些信息、知识应用起来,作为交流的谈资也好,作为文章的输出也好,有应用才叫掌握。

  除了输出,还有一种学习的方法也特别有用,那就是关联思考。

  比如,在看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个观点在课程中有听到过,把它记录下来,相当于将不同知识点串联起来。你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举个例子。在看《必然》的时候,在“知化”这个章节提到了AI文明与人类心智的“相异性”,在另外的一篇科技信息中看到了Facebook的两个机器人竟然互相对话,然后人类都看不懂,也许,这就是相异性的表现。

  有了这样的关联,你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下一页更多精彩“二姐的个人成长记录(二)-生活”

44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