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入门教程:珠心算发展(2)
思路三:师资的培训
从目前情况看,会珠心算的人不多,(而会琴、棋、书、画、运动等类的人更多)尤其是从事珠心算教学的老师,也有好多只知其方法之一、二,自己并不会珠心算,真正掌握珠心算教学方法的人则更少。所以说,这也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师资培训的内容方面还要更细一些,更广一些。
思路四:教学模式的改进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大班制,即每班40-50人,而在不规范的地方则达到50-70人不等。试想,一个老师要面对一群5、6岁的孩子,孩子的差异暂且不说,要让这些孩子的思想完全集中在老师这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何况学习珠心算的前提是珠算,而一个5、6岁的孩子珠算的入门又需要我们老师手把手的去教,一节课45分钟,一个老师又能教几个孩子,在一节课中一个孩子又能得到老师几分钟的指点呢?这些都是可想而知的,这样又怎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完全入门呢?珠算不入门又怎能学好珠心算呢?不能入门并学好珠心算的孩子,其家长又怎能看到学习珠心算的优势呢?其结果就是否认珠心算学习的好处。我这些年来的教学体会是,珠心算尤其是珠算是一项技巧性较强的教学,就目前的教学状况,势必造成老师只能抓重点,抓几个爱学的、肯学的或是家长肯配合的尖子生。其结果是虽然有一个班的人在学,最后实际上就是几个有毅力又好学,家长又配合的尖子生在学,其他的学生都成了陪衬,最后的结果就是学得好的那几个学生才尝到学习珠心算的好处,而大部分的孩子最多只是学了一点皮毛,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入门,这一大部分的孩子没有体会到学习珠心算的优势,那他们又怎么会说学习珠心算好呢?如果在学习的人都不认为它好,那想学的和没有学的又该怎样看珠心算呢?因此,我认为,珠心算的教学模式有待改善。即采用分—合—分的模式,也就是先小班再大班最后又回到小班。即先把学生放在小池塘里,让他们先学会游泳。当他们能够独立的时候,再把他们放到大池塘里让他们去竞争、去拼搏。等到分出高低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挑选人才,如竞赛型的、普及型的。竞赛型的人才是我们的尖子,是我们的王牌,要精心挑选,精心培养,而普及型的人才则是我们的帮手,是我们做好普及工作的主力兵。
这一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要让每一个学习珠心算的孩子都能入门,即真正掌握珠心算的方法,至于学得深浅就要依据个人的因素而决定,客观上我们一定要创造较好的条件让每一个学习珠心算的孩子都能体会到学习它的优势。
学习初期,即入门阶段,分为小班(即10-20人)并集中课时,强化学习,其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珠算的方法,这是学习珠心算的首要条件,也是决定孩子今后是否有兴趣学习下去的关键所在,只有让班上每一个孩子都学会珠算,然后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会珠心算。其实珠心算的学习也需要一个氛围。当学生的珠算都入门了,基本上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能独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时,这时他们则更需要老师的激励,我们可以把小班合成大班,让学生在更大的环境中去竞争。其实我们教过的老师多会有这种体会,几十个学生在教室里,当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立刻拨动手中的算珠,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足以激励他们你追我赶,这时老师如果能在进行一些比赛,(如男生和女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等)把学生的情绪完全调动起来,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拨珠动作。这时老师可以加快教学进度使学生有更大的提高,在这同时我们就要仔细观察那些孩子最有潜力,为我们今后培养尖子打基础。同时还有些还是跟不上的需要再补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大班学习后,老师可以把好的那部分归为一个班,加快步伐,培养尖子,让其成为我们学习的品牌。其余的则可以放慢一步,宁可慢一些也要把基础打好来,决不能让这些学习珠心算的孩子,学到最后珠算没有完全掌握,心算也只会一些皮毛,时间一长,完全退化,其结果是心算不会,口算也不行。这样的结果就是让人们对珠心算产生怀疑,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有这一指导思想——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习珠心算的孩子都能熟练掌握珠算,并有一个较稳定的心算能力。因为他们是珠心算的传播者,我们要靠他们去发扬光大。这对我们普及推广珠心算这一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指即可以按传统的方法横向学习,也可采用纵向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横向与纵向交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我们在进行珠算教学时,即可采用传统的循序渐进的横向教学模式,先从学五的加法口诀开始,再进行十的加法口诀。但我认为还可以进行纵向教学的尝试。如先从一的叠加开始学习所有1的加法口诀,其次学习5的叠加,从中掌握五的加法口诀,再依次学习2、3、4、6、7、8、9的叠加从而把所有的加法口诀全部熟练掌握即可开始学习加白子。
总之,珠心算的学习过程也是培养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力等诸多学习品质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即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也是我们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