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亲子教育活动方案设计(11)

玉莲 1172分享

  03岁宝宝亲子教育活动方案(自发自觉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让宝宝自己来

  启发诱导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由来已久,最初来自《论语》,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却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孔子主张,教育孩子要引导他积极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给他答案,坚持了“授之鱼,不如授之渔”的理念。

  中国古代的另一位先贤老子,提出了“授之鱼,不如授之渔”的理念,说的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启发诱导式教育,想达到的正是授人以渔的目的。家长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很多事情宝宝只要努力就可以自己解决,这既开发了宝宝的智力又培养了其独立性,家长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很多事情,家长要让宝宝自己来。

  宋朝的大学问家朱熹,在《论语章句集注》中这样解释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以此来看,“愤”就是弟子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理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应对弟子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弟子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先生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这整个过程中,先生要循循善诱,就如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因佩服老师的教育方针而感叹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意思是说,老师的学问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简直叫人难以捉摸。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用各种礼节约束我的行动,以此挖掘我的才能。

  人的潜能是隐现的,它隐藏于头脑、心灵的内部,它的生长需要外在的土壤,需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引导。初来人世的宝宝所隐藏的潜能是无限的,他能用口、耳、目、鼻、手各种感官通道来理解这个世界,无尽的好奇在他们心里涌动。但这种宝宝的理解要延得深刻和有价值,就需要家长的启发诱导,引出他内在的成长力,让他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实践,在世间留下他来过的痕迹。否则,孩子的思考深度只能停留于表面,只能浅尝辄止,只有父母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能使孩子有更深入的认识,才能让宝宝无限可能的潜能被激发出来。

  对此,古人是怎么做的呢?比如,孔子教育弟子是对其引导而不是牵着他们走,是开导弟子自己思考问题而不是代为表达。孔子回答弟子提出的问题,总是循循善诱,使弟子受到启发,有所体会。

  《学而》篇记录孔门师生的一次问答,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孔子善于启发弟子思考的情景: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孔子先肯定了子贡关于“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裕却不骄傲自大”的看法,进而指出,“但是,还不如贫穷却乐于真理,富裕了却谦虚好礼。”子贡颇受启发,认为,《诗经》上所说的,求学要像加工骨头、象牙、玉石那样,精益求精。孔子由于告诉子贡一件事,他便能加以发挥,推知另一件事,所以孔子高兴地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意思就是说,子贡具有举一反三的聪明和智慧,并且能独立思考,能够与他一起讨论像《诗经》一样深奥的典籍了。这正是孔子引导弟子独立思考的明证。

  独立思考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孩子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而有的孩子还处在自己思考的过程时,有些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没有好处。

  家长经常这样做,就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而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这样是不可能锻炼出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会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孩子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自豪和成就感,孩子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从而使孩子的独立性增强。

  年龄小的孩子最喜欢听父母讲故事了,这也是一种需要技巧的教育方式。如果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一味地讲不仅自己会口干舌燥,孩子听起来也会感觉没趣味,会觉得枯燥厌烦。使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孩子参与其中,则是两全其美的方法。可以设置一些提问或者判断,让孩子参与其中。

  这种启发诱导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故事结束时,家长及时给予宝宝正确的心理导向,使之明辨判断是非的标准,以便矫正自己的行为。家长千万不要低估两三岁的孩子,其实,他们已经具备了判断是非的潜力。比如,在讲《小狗熊吃蛋糕》时,家长可以这样提问:“宝宝,小狗熊不洗脸对不对呀?”“不洗手就吃东西会得什么病呀?”“小蜜蜂为什么会蜇小狗熊呀?”这样,在与宝宝的一问一答中,既与宝宝沟通了心灵,也使他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同时又促进了宝宝的思考,这些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

  另一种方式是在讲到关键处时,不直接把故事的结果告诉给宝宝,而是让他顺着情节发展的自然逻辑去推演整个过程,待其分析完毕,家长再将结果告知孩子。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司马光砸缸》时不妨这样设计:……大家正玩得十分高兴,突然,一个小孩飞起一脚将球踢到了几米开外,接着只听“嘭”的一声,球掉进了一只大缸里。那个小孩急忙跑过去,趴在缸沿上伸手去取。但是这只缸十分大,装了半缸的水,那个小孩眼看就要拿到球了,谁知他用力过猛,只听他“哎呀”了一声,“咕咚”一声掉进了缸内,手足挣扎不止,拼命喊叫着。大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呜呜地哭起来。司马光紧紧地皱着眉头,突然,他看到了不远处有块大石头,顿时灵机一动,大声喊道:“有办法了。”讲到这里,不妨反问一下:“宝宝,想想看,司马光用什么办法救出了小孩?”

  这样,宝宝便会在家长的启发下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办法。也许他最后说对了,也许说错了,但不管正确与否,这个思考的过程对宝宝来说都十分重要。当家长最后将答案告诉宝宝时,相信这个故事定会让他长记心中。这种独立自主的思维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在貌似简单的讲故事中,家长不妨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古人还用生动的比喻启发孩子的思维。孔子经常用通俗的比喻来开导弟子,使弟子深刻地明了事物的道理。他深入浅出地指出:“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话意思是,做学问好比堆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了,如果停下来,这说明自己停留在原来水平上;好比平地,即使是刚倒下一筐土,但坚持下去,就表明自己在不断进步。孔子运用比喻,是针对孩子领会知识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和心理特点而创造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同样适合于现代的早教,家长不妨借鉴。

  宝宝3岁前的思维很简单,是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来思考的。宝宝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方式的锻炼。这时他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而恰好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它能为逻辑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家长正好可以通过宝宝千奇百怪的想象来打开其思路。这就要求新手爸妈要“善喻”,与宝宝站得一样高,用适于他的比喻提出问题。比如,当看到小汽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家长提出任何具有想象意义的问题时,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也可能大大出乎家长们的预料,在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嘲笑孩子的创意,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

  除了问答和善喻的方法之外,古人还善于设置情境来对孩子启发诱导,即通过形象的描述和环境的设置、模拟,以激发孩子的情感和思维,使得他产生如临其境的逼真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方式将情感和认知统一起来,和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国学经典《三字经》里有这样的句子:“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位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的后来居上者就是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学家苏洵。不仅如此,他还培养出两个文学天才儿子,父子三人同为“唐宋八大家”,可以称得上是文坛奇观。

  据说苏轼、苏辙小时候都非常调皮,不喜欢读书。苏洵怕二子重蹈他的覆辙,便用尽许多办法劝他们读书,结果都不见效。后来他终于想出一条妙计,每当两个儿子在玩耍时,他就躲在一个他们看得见的角落里看书,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面带疑惑,一会儿点头称是、拍手叫好。父亲的举动让两兄弟很是好奇,于是他们便跑过来看爹爹偷偷摸摸地在干什么。苏洵每每故意慌慌张张地把书藏起来,于是苏轼兄弟便更好奇了,兄弟俩便想方设法偷老爸的书看。由于本身天资聪慧,他们渐渐地都迷上了读书,最终成为一代名士。这便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设置情境进行启发诱导的鲜明事例。

  生活中,家长最应该设置的情境就是问题情境,要使宝宝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从而有效地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年幼的孩子总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其实,当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千万不要觉得小孩子还什么都不懂,随便编造个答案就可以糊弄孩子了,这样不仅会误导孩子,而且这种坏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如果遇到家长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那么家长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其实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好的榜样,引导孩子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这也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古人的这些教子妙计在今天仍然有用,因为不管历史怎么变化,孩子的生理和思维特点是不会变化的。古人总结的这些教育方式恰恰弥补了我们现代教育的不足之处。因此,这些问答、善喻、设置情境等启发诱导方式如若用到你的教子方略中,将会让你收到很大的惊喜!

  早教小贴士

  1.拼图玩具是补脑的维生素。的确,还有什么能比让宝宝通过触摸和研究每一个字母、每一块地区来熟悉拼音和地理更好的方式呢?在玩拼图时,家长需要时时启发宝宝思考和观察,而不是帮宝宝代劳。比如,你可以在游戏中提醒宝宝:这片拼图的线条和那片拼图的线条能连在一起吗?这两片拼图的颜色相同吗?找找每片拼图的四条边和四个角,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样启发宝宝去独立自己完成。

  2.培养宝宝抽象逻辑思维的小游戏。比如用分类游戏法锻炼宝宝的判断、推理能力:如按颜色分类,先准备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红、绿、黄、蓝的纸板,然后把它们随机撒在桌子上,爸爸发出指令:“找出绿颜色正方形纸板,看谁又准又快!”妈妈与宝宝比赛。当然,妈妈要应该让宝宝多赢几次,使他在游戏中快乐而有收获!

热门标签

42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