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亲子教育活动方案设计(4)

玉莲 1172分享

  03岁宝宝亲子教育活动方案(因材施教篇)

  教得好,每一个宝宝都是天才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战火纷飞,动荡不安,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产生了一颗科学巨星,这人是谁呢?祖冲之。祖冲之从小就学习不好,经常因为考试不及格而被爸爸打骂、被称为“笨蛋”“蠢材”。但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科学家,因为这主要得益于他的爷爷。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位地方小公务员。他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儿子以后可以当上比自己更高的官。于是,祖冲之小朋友三四岁识字不久,父亲就逼迫冲之去背诵深奥难懂的《论语》,希望他日后荣登榜首,混迹官场。但祖冲之根本就不是这块料,两个月过去了,冲之同学只能背诵十多行,气得父亲把书摔在地上不教了,并且怒气冲冲地骂道:“笨蛋!蠢材!孺子不可教也!”冲之心里那叫一个难受!

  这时,爷爷走了过来,安慰了下冲之受伤的心灵之后,便数落了儿子一顿。冲之的爷爷不赞同儿子的观点,他早就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而且相信“冲之读经书笨,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呢!”还真给爷爷说中了,这孩子爱算账,对数字特别感兴趣。于是就爷爷经常领着小冲之到他负责的天文台建筑现场转悠。

  祖冲之随爷爷到了工地上之后,处处感到新鲜,仿佛找到了人生轨迹似的。“这个为什么这样建?”“怎么用那东西看月亮?”这孩子一下子问了十万个“为什么”。爷爷虽然被他问得不胜其烦,但却发现这孩子是块当科学家的料,于是,就引导他读天文历书。

  望子成龙未遂的祖朔之这时也改变了对冲之的看法。既然当不了公务员,做个专家学者也不错。于是,他便每天教小冲之读天文方面的书,有时祖孙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识,真是何其壮观!就这样,在爷爷的引导之下,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后来,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寥若晨星的数学家、科学家。

  祖冲之最终成为杰出的科学家与他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爷爷的悉心观察、引导,祖冲之也许会在经书中埋没、迷失了自己。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做他自己擅长的事情。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家长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框架去套他们,教育不能削足适履,而是要量体裁衣。要悉心寻找孩子天性中的闪光点,运用恰当的方法把这一闪光点发展成能照亮他生命之路的明灯。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他的小手能描绘出世间最美丽的图景;他的小脑袋装着让你目瞪口呆的奇思妙想;他美妙的童音能一语道破天机,让你看到某种真谛;他伶俐的感官能自然地敞开,捕捉你感觉不到的东西……然而,这座宝藏的开启需要“芝麻开门”一样神秘的魔法。那就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你的宝宝是哪种天才

  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教育观点,并且在现代他的教育观点仍然具有现实的价值,是确实可行的教子良方。在2500多年前他就有学生3000人,其中贤才72人,因其把私学发扬光大,培养出了无数精英人才“士”而名垂青史。例如,颜回好仁,子路好勇,子贡好商,冉求好政。弟子中人人各有其才,各尽其能,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这和他先进、开明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

  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量体裁衣,顺其天性,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发扬他们的长处。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原意,即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扬其所长,促进其发展。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生动案例:有一次,孔子讲学结束后回到自己的书斋,学生公西华便及时地端上了一盏茶让老师解渴。这时候,子路匆匆地走进来,大大咧咧地向孔子请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

  吗?”孔子放下茶杯,深沉地望了一下子路,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说风就是雨呢?”意思就是说,你省省吧,先回去好好反思下再说。

  恰巧,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又悄悄地走到孔子面前,作了一个揖之后,小心翼翼地问:“先生,我若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就应该立刻去实行吗?”

  孔子放下茶杯斩钉截铁地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意思是说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了,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冉有走后,公西华感觉大惑不解:“先生,为什么面对同样的问题你的回答却是相反的呢?”孔子撸着胡须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恭,办事情经常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要果断;但是子路就不同了,他总是逞强好胜,办事毛糙、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说罢,想必公西华更是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曾经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孔子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他讲学育人的一生中点点滴滴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发生在他和学生之间的小故事,会让你情不自禁地驻足流连,品味丝丝爱与教的清香。孔子区别受教育者的才智高低和性格特点而进行不同的传授,是其教育的成功之道。

  孔子对其思想核心“仁”的解释也同样说明了这一道理。同是学生“问仁”,孔子的回答却不尽而一。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当仲弓问什么是“仁”时。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就行了。”仲弓说:“我虽然笨,但您说的是对的,所以我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 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里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这便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依据。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在孔门弟子中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自汉代起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

  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学会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司马牛因为“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樊迟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含义,能做到平时生活严肃庄重,处理事情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心诚意就行了。孔子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造诣的不同,解答也深浅不同,但却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符合学生的可接受范围,让学生能够身体力行,亲身实践,所以更有针对性和实效。

  孔子之所以能做到有问必能答,答即所需,除了有他广博深厚的文化基础做后盾之外,还与他对学生的了解、观察分不开。孔子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很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了解学生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品行和智力,这是孔子实施教育的基础。

  然后,他会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能力也是这样。用他的话说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即观察学生的所作所为,了解学生的经历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后有针对性地施教。

  这还远远不够,孔子认为对于学生不仅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而且还要“退而省其私”。(《论语 ·为政》)即考察学生课后和私下的言行举止,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他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若指掌,有时从其优点方面分析,有时从其缺点分析,有时对不同的学生作比较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有的放矢、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对学生进行说教。

  孔子因材施教的根本意欲是通过观察了解学生,进而理解、尊重学生,顺其天性,发展每个人的长处,使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成。他的学生中,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真正做到了扬其所长的教育目的。

  孔子这样的精神跟思想与现代早教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这是一种天衣无缝的完美契合。如若我们把观察、理解孩子,顺应其天性,扬其所长,发展其潜能悄无声息地运用于早期教育,那么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在如影随形的快乐中健康成长。这就够了……孩子本身的能量就可以照亮其前行的路,我们做的只是观察和引导。

  人类关于真理的探求与珍视是如此的相似,没有种族、国别、时代、地域的差异。孔子的教育精神在国外也能找到相似的案例:英国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小的时候,父亲就善于发现他的天赋并扬其所长。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等到麦克斯韦画完后,父亲边看边笑了起来。因为满纸涂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叶子的。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了小麦克斯韦的数学天赋:在孩子的眼中,许多事物都似乎变成了几何图形。于是父亲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后来又教他代数。果然,麦克斯韦不久就在数学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才华:15岁时就写了一篇数学论文,发表在《爱丁堡校学会学报》上,使得一些教授们都惊叹不已。后来,他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创立了经典电动力学,并且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些成果使其成为科学史上像牛顿一样的巨人。

  同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 ·奥尔登·阿姆斯特朗也有类似的经历。在他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对妈妈说:“长大了我想飞到月亮上去。”想象一下,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对你说这句话,不知道你会如何反应。但肯定的是,必然会有家长斥责孩子异想天开,不切实际,或者顶多认为这是孩子的一时新奇,可能会一笑而过。而阿姆斯特朗的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她认真地对孩子说:“你飞去吧,但是要记得回家的路,因为妈妈在家里等你呢。”妈妈语重心长的亲切鼓励,助长了他儿时幼小梦想的成长。

  从此阿姆斯特朗就认真学习,树立了长大后成为宇航员的理想。结果不负众望,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成为“阿波罗11号”的指挥官。他与年轻的宇航员迈克尔·柯林斯和巴兹·艾德林一起进行登月飞行。阿姆斯特朗和艾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2小时30分钟的活动,进行科学实验,采集岩石和土壤样品,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麦克斯韦和阿姆斯特朗的成就当然是父母观察理解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的结果。可见古今中外的睿智父母在教子上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到因材施教上。所以当发现你的小宝宝有特殊的偏好时,千万不要武断地抹杀,极有可能你的宝宝会在他偏好的方向做出传奇的事业来。

  所以,家长教育孩子时不仅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还要有一颗宽容开明的心,对孩子感兴趣的方向要加以引导和鼓励,提供爱好得以发展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学习古人的睿智来寻找宝宝成长基点吧!

  早教小贴士

  1.宝宝不简单:新生儿一出生就有精神生活的需要,每一个普通婴儿都能完成认人、交往、直立行走、认物记事、用手操作、接受音乐、掌握语言、识字阅读等任务。婴儿绝不是只知道吃喝拉撒的一条“消化道”,他绝对是不容我们小觑的自然之子,所以父母在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2.宝宝不怕难:婴幼儿的难易观念与成人绝然不同,婴儿眼里根本没有难易之分,他们也不知“难”和“易”为何物。因此,他们凡是好奇、感兴趣的东西就接收,厌烦、认为无趣的就拒绝。所以婴儿通常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敢作敢为精神。因此,家长要鼓励宝宝去大胆尝试,不要因为自己的观念而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热门标签

429812